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宁夏残保金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加大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2003年以来,累计征收残保金17.32亿元,年均增长33.65%,其中2023年征收4.42亿元,创造历史新高。近三年来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5.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有力支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一、兜牢底线保障,增加残疾人获得感。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11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到130元,“两项补贴”标准位列西北第一,每年有14多万残疾人家庭受益;2024年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4亿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8亿元,确保残疾人民生底线兜得住、兜得准、兜得牢,基本生活所需有保障。践行“点菜式”的服务理念,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邻里照护服务项目,完成结对帮扶97对,以务实举措让残疾人“幸福落地”。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将视力残疾人纳入托养对象范围,增强了普惠性、扩大了覆盖面。目前,全区运行的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机构172家,共托养、照料残疾人8007人,实现“托养一人、解放家人、幸福众人”。

二、提升康复质效,增强残疾人安全感。制定《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累计投入5.99亿元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24家,实现市级及以上康复中心建设全覆盖。建立“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55家残疾儿童定点服务机构为10729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助力改善残疾儿童功能状况。精心设计康复项目,实施“重塑未来”“光明之家”、脊髓损伤能力重建、电动站立式轮椅公益助残等项目,累计投入3414.15万元,为1573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和能力重建服务,帮助他们重建生活能力、重树生活信心。全面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成规范化残疾人社区康复站367个,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高质量精准康复服务,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均达到100%,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1.2%。

三、推进创业就业,增添残疾人价值感。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残疾人就业资金9798万元,有力保障残疾人就业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认真执行精准奖励、退税等奖励政策,发放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363.21万元,全区按比例就业6236人,集中就业1100人。实施精准帮扶、政策扶持等多元化就业帮扶活动,发放自主创业补贴2397.76万元,支持7331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全区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183人。打造“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品牌,建成“残疾人之家”118个,引进辅助性就业机构85个,889名残疾人在安居康复的同时在家门口就业。实施“美丽工坊”就业服务项目,打造“美丽工坊”5家,累计安置带动322名残疾人就业。率先实现金融助残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信用贷款3192笔2.01亿元,带动3464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投入资金1995.6万元扶持4989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养殖、零售、家庭手工、直播带货等致富项目。围绕自治区“六特”产业,扶持72个经济实体或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2487名农村残疾人发展滩羊养殖、肉牛托管等特色产业。

四、聚焦纾困解难,增进残疾人幸福感。“十四五”以来,争取投入5120万元为1.5万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居家和出行“有爱无碍”。支持实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10万户家庭的后顾之忧。坚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建立残疾儿童入学安置动态监测机制,支持开展“小树苗”困境儿童关爱、助跑盲人子女就学等行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25%。推广“康教融合”,全区4个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已纳入学籍管理,260名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康教融合服务。印发《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行动实施方案》,联合社会工作部、工会、妇联、团委、退役军人等部门,摸排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759户,筹措物资230多万元,走访入户2000多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300多个、帮办实事900多件。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专项行动,为摸排的4557户残疾人家庭制定帮扶事项5355件,预期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帮扶事项3809件,落实资金844.55万元。“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专项行动做法受到中国残联程凯主席批示肯定,并转发各省学习借鉴。